CAS Number:6106-04-3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79007 | 谷氨酸鈉一水合物; L-2-氨基戊二酸鈉一水合物 |
英文名:59183 | L(+)-Monosodium glutamate monohydrate |
別名: | L(+)-Glutamic acid monosodium salt monohydrate |
分子結(jié)構(gòu): |
|
分子式: | C5H10NNaO5 |
分子量: | 187.13 |
6106-04-3 | |
EINECS登錄號: | 205-538-1 |
InChI: | 1S/C5H9NO4.Na.H2O/c6-3(5(9)10)1-2-4(7)8;;/h3H,1-2,6H2,(H,7,8)(H,9,10);;1H2/q;+1;/p-1/t3-;;/m0../s1 |
物理化學(xué)性質(zhì) | |
熔點: | 232ºC |
水溶性: | 可溶 |
比旋光度: | 25.5º(C=5,2NHCL,DRY.SUB.) |
性質(zhì)描述: | 谷氨酸鈉(6106-04-3)的性狀: 1.本品為無色至白色棱柱狀結(jié)晶或白色結(jié)晶性粉末。 2.略有甜味或咸味;旧蠠o氣味,味覺閾值0.014%。 3.無吸濕性。對光和熱穩(wěn)定,10%水溶液在pH值6.9時通氣條件下100℃加熱3h分解率約0.6%。 4.加熱至120℃失去結(jié)晶水。熔點195℃,相對密度1.635,容重1.20。 5.易溶于水(71.7g/100ml),微溶于乙醇,不溶于乙醚。5%水溶液pH值6.7~7.2。 6.天然品以蛋白質(zhì)組成成分或游離狀態(tài)廣泛存在于動植物組織中。肉、禽、魚、乳等中均含,母乳中約含谷氨酸鹽22mg/100ml,為牛乳中含量的10倍。 |
安全信息 | |
安全說明: | S24/25:防止皮膚和眼睛接觸。 |
危險類別碼: | S24/25:防止皮膚和眼睛接觸。 |
其他信息 | |
產(chǎn)品應(yīng)用: | 用途: 本品為調(diào)味劑。一般用量為0.2%~0.5%。除單獨使用外,宜與核糖核苷酸和肌苷酸鈉之類核酸類調(diào)味料配成復(fù)合調(diào)味料,以提高效果。 |
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概述: 味精谷氨酸鈉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,不要一看它的名字這么長,就覺得頭疼。其實很簡單,谷氨酸是一種氨基酸,而鈉是一種金屬,谷氨酸鈉是一種由鈉離子與谷氨酸根離子形成的鹽。說得更簡單一些,如果熬湯的時候,您熬的不是青菜豆腐湯,而是一鍋雞湯的話,您可能會有這種經(jīng)驗——往雞湯中加一些圣僧鹽,味道會更加鮮美。這是因為雞肉當中富含谷氨酸這種氨基酸,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鈉鹽進去,便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鈉,也就是味精。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味精對健康有益還是有害,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。食用味精在正常范圍內(nèi)不會對健康有任何損害, 但食用過多會使部分人,尤其是西方人,出現(xiàn)中毒癥狀。所以要適量使用,一般以每人每天不超過20克為宜。此外,炒蔬菜時,應(yīng)等到出鍋時再放味精。因為谷氨酸鈉在120℃的溫度下會形成焦化谷氨酸鈉,焦化谷氨酸鈉不僅鮮味很低,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,是致癌物質(zhì)。炒菜時油溫一般在150℃-200℃,這會使味精變成有毒性的焦化谷氨酸鈉。所以,對于加入味精的“半成品”配菜的烹飪,應(yīng)以蒸、煮為妥。 味精的出現(xiàn)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。1861年,德國的一位教授從小麥的面筋當中,第一次提取出味精的組成成分谷氨酸。后來到了1908年,日本的池田菊苗又從海帶煮出的汁當中,分解出味精,作為人工調(diào)料第一次投放市場。目前,國外均是以糖、蜜作為原料來生產(chǎn)味精,而在我國呢,用的是玉米或者大米這樣的糧食作物來生產(chǎn)味精。 味精對人體是無害的,而且富含營養(yǎng),那么,它到底是怎么產(chǎn)生鮮味的呢? 原來,人的味覺器官當中,有一個專門的氨基酸受體。我們知道,味精叫做谷氨酸鈉,是一種氨基酸鹽,當它被用于菜肴而被人們食用的時候,就會刺激位于我們舌部味蕾上的氨基酸受體,這樣我們就可以感到可口的鮮味了。 我們都知道蔬菜當中富含多種維生素,非常有營養(yǎng),但是還有很多人只喜歡吃肉,不喜歡吃菜,甚至有人沒有肉連飯都吃不下去,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厭食和偏食。為什么呢?這是因為肉中富含谷氨酸,味道較重,而蔬菜就比較素淡,所以,肉吃多了,誰愿意再去吃淡而無味的蔬菜呢。因此,我們在炒菜的時候,稍微放一些味精,就可以使蔬菜的味道更好,使人們更愿意吃它,從而抑制厭食癥與偏食癥的發(fā)生。中國的藥膳學(xué)認為,味精可以增進食欲,改善體質(zhì),也是這個道理。 谷氨酸鈉(發(fā)酵法) 1957年左右開始采用工業(yè)化方法進行生產(chǎn),現(xiàn)在大部分谷氨酸鈉都用此法制得。 制作方法 1.發(fā)酵原料:用淀粉、糖化液、廢糖蜜和合成醋酸作為炭素源,氮源則用中和了的氨、尿素等。另外還添加一定量的磷酸鉀、硫酸鎂、硫酸鐵等無機鹽類和生物素、硫胺(維生素B2),而且還必須加入適量的青霉素和界面活性劑。 2.加工、發(fā)酵:將殺菌后的原料放入大缸中,在其中接種已培養(yǎng)好的種菌。用于生產(chǎn)谷氨酸的菌種已發(fā)現(xiàn)多種,但往往采用Micrococcus glutamicus和Brevibacterium屬的細菌。加入本培養(yǎng)液5%左右的前培養(yǎng)液,平均每分鐘送入為原料容量1/2~1/4的無菌空氣,邊送邊攪拌進行培養(yǎng),其酸度保持在PH7~8。生產(chǎn)谷氨酸的菌種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性質(zhì)的細菌。如環(huán)境條件不能滿足量,則谷氨酸的發(fā)酵過程就不能進行。 3.除菌:一般在30~32℃下,經(jīng)過40個小時培養(yǎng)之后,進行過濾除去菌體而得到谷氨酸溶液。 4.濃縮、析晶、分離:將谷氨酸溶液濃縮而得到谷氨酸結(jié)晶體。 5.中和、精制:用氫氧化鈉或碳酸鈉中和、精制而成谷氨酸鈉。谷氨酸的產(chǎn)量為所用糖料的30~50%。 谷氨酸鈉(蛋白質(zhì)分解法) 谷氨酸鈉就是我們?nèi)粘J秤玫奈毒,是作為加味成分而分離出的一種晶體物質(zhì),稱為化學(xué)調(diào)味料。谷氨酸,是在1866年瑞特豪森(Ritthausen)將小麥麩用硫酸水解而得到的酸性氨基酸。1908年池田菊苗博士,利用海帶單獨分離出味美成分,并證明了這種味美成分就是谷氨酸鈉鹽,從而生產(chǎn)化學(xué)調(diào)味料。 制作方法 該法是最早采用的一種方法:1.在麩質(zhì)、脫脂大豆等蛋白質(zhì)中,含有大量谷氨酸,加入2~3倍的20%的鹽酸,用高壓鍋以120℃的溫度加熱10小時左右,水解而得到氨基酸混合液。 2.再進行過濾、減壓濃縮并加入濃鹽酸之后冷卻,即析出谷氨酸鹽酸鹽。 3.將此鹽酸鹽進行分離,再放入水中溶解,中和至PH3.2,即得到谷氨酸的結(jié)晶體。 4.將此結(jié)晶體過濾溶解于溫水中,用氫氧化鈉或碳酸鈉粉中和至PH6.5,再用活性炭脫色,過濾,減壓濃縮而得到谷氨酸-鈉鹽,分離出結(jié)晶,進行干燥而成制品。 制備方法: 由發(fā)酵所得L-谷氨酸與氫氧化鈉或碳酸鈉中和后脫色精制而得。 質(zhì)量指標 GB/T 8967-2000 1.含量 ≥99.0% 2.透光率 ≥98% 3.比旋光度[α]20D +24.9°~+25.3° 4.氯化物(以Cl計,GT-8-2) ≤0.1% 5.pH 6.7~7.2 6.干燥失重(100℃,5h) ≤0.5% 7.砷(以As計,GT-3) ≤0.5mg/kg 8.鉛(GT-18~3) ≤1mg/kg 9.鐵(以Fe計,GT 17) ≤5mg/kg 10.硫酸鹽(以SO4計,GT-30) ≤0.05% 注:1.出口產(chǎn)品按合同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 2.在生產(chǎn)過程中,不使用硫酸時,可不測定其硫酸鹽。 注:按FCC(1996)規(guī)定:含量98.5%~101.5%;重金屬≤10mg/kg;鉛≤1mg/kg;砷≤1.5mg/kg;干燥失重≤0.5%;比旋光度[α]20546.1nm+29.7°~+30.2°;[α]20D+24.8°~+25.3°;氯化物≤0.2%;10%水溶液和呈色強度正常。 毒性: 1.ADI不作特殊規(guī)定(FAO/WHO,2001)。 2.LD50=19.9g/kg(大鼠,經(jīng)口)。 3.每人每日攝入量不宜超過6g,過多可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偏高,造成短時頭痛、心跳、惡心等,對人的生殖系統(tǒng)也有不良影響(EEC,1990)。 4.EEC-HACSG曾規(guī)定禁用于嬰幼兒食品,以免引起所渭“中國餐館癥”。1987年取消禁用規(guī)定。 限量: 1.GB 276-96:各類食品,均以GMP為限。 2.FEMA(mg/kg):糖果1.3;焙烤食品61;調(diào)味料1900;湯類4300;肉類制品2900;腌漬品130。 3.FAO/WHO(1984):刀豆罐頭、甜玉米罐頭、蘑菇罐頭、蘆筍罐頭、青豆罐頭(指罐內(nèi)有奶油或其他油脂者)、干酪,GMP;蟹肉罐頭500mg/kg;鹽火腿和腌豬肉罐頭,2g/kg(以谷氨酸計);腌制碎豬肉和午餐肉,5g/kg(以谷氨酸計);方便食品用湯料,10g/kg(單用或與其他氨基酸及其鹽類合用)。 4.EEC(1990):火腿、肩肉,2g/kg;肉糜、午餐肉,5g/kg;肉羹、湯,10g/kg(均以谷氨酸計)。 鑒別試驗: 1.取1/30試樣液1ml,加茚滿三酮水合試液(TS-250)1ml,用醋酸鈉100rng,在沸水浴中加熱10min,應(yīng)產(chǎn)生濃的紫羅蘭色。 2.取10%試樣液10ml,加1mol/L鹽酸5.6ml,靜止,應(yīng)產(chǎn)生白色的谷氨酸結(jié)晶性沉淀。如在渾濁液中繼續(xù)加1mol/L鹽酸至6ml,攪拌后谷氨酸即可溶解。 3.用1mol/L鹽酸液配制10%的試樣液,取該溶液1ml加醋酸鈷-雙氧鈾試液(TS-69)5ml,搖動3min,應(yīng)產(chǎn)生金黃色沉淀。 4.鈉鹽反應(yīng)陽性(IT-28)。 含量分析: 準確稱取試樣約250mg溶于100ml冰醋酸,如在冰醋酸中先加水數(shù)滴,可促進試樣溶解。用0.1mol/L高氯酸滴定冰醋酸,終點由電位差測定。每mL 0.1mol/L高氯酸相當于L-谷氨酸一鈉(C5H8NNaO4·H2O)9.356mg。 |
相關(guān)化學(xué)品信息 | |
鹽酸地布卡因 5'-腺嘌呤核苷酸 鹽酸罌粟堿 1-萘乙酸鈉 青霉素 N(omega)-甲基色胺 N,N-二甲基色胺 色胺 甲滅酸 亞甲蘭 鹽酸去氧腎上腺素 苯并惡唑胺 3-氨基-1,2,4-三氮唑 L-亮氨酸 2,3,4-三羥基苯甲酸 六氫鄰苯二甲酸 4-硝基鄰苯二甲酸二甲酯 4-硝基鄰苯二甲酸 2-硝基對苯二甲酸 4-羥基鄰苯二甲酸 4-氨基-2-硝基苯甲酸 5-羥基-2-硝基苯甲酸 3,4-二硝基氯苯 鄰硝基苯乙腈 2,5-二溴苯甲酸 2,5-二甲基苯甲酸 4-氯-3-硝基苯酚 3-硝基-4-氨基苯酚 2,5-二羥基對苯二甲酸 鄰溴苯甲酸甲酯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