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 Number:60568-05-0 基本信息 |
中文名:30837 |
拌種胺; N-環(huán)己基-N-甲氧基-2,5-二甲基-3-糠酰胺 |
英文名:11014 |
3-Furancarboxamide,N-cyclohexyl-N-methoxy-2,5-dimethyl- |
|
別名: |
BAS 389; BAS 389-01F; BAS 389F; Campogran; Furmecyclox; Furmetamid; GUS 215; N-Cyclohexyl-N-methoxy-2,5-dimethyl-3-furancarboxamide; Xyligen B |
分子結(jié)構(gòu): |
|
分子式: |
C14H21NO3 |
分子量: |
251.3214 |
|
60568-05-0 |
InChI: |
1S\/C14H21NO3\/c1-10-9-13(11(2)18-10)14(16)15(17-3)12-7-5-4-6-8-12\/h9,12H,4-8H2,1-3H3 |
|
其他信息 |
產(chǎn)品應(yīng)用: | 拌種胺(60568-05-0)的防治對象: 對擔(dān)子菌綱真菌具有特殊活性,用作種衣劑可防治蔬菜腐爛病、棉花立枯病、麥類散黑穗病、腥黑粉菌和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病害。亦用作木材防腐劑。
|
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使用方法: 土壤施用5g/m2防治立枯絲核菌對百合屬、郁金香屬和鳶尾的侵染,防效可達(dá)95%~100%。與三丁基氧化錫的混劑(0.5:10重量比),可抑制枯草桿菌、芽孢桿菌和普通變形桿菌。 拌種胺(60568-05-0)的制備: 在溶劑中,加入雙乙酰苯胺,攪拌下使其懸浮在溶劑中,滴加氯化硫酰,保持25±5℃反應(yīng)2小時(shí),滴加速度3公斤/分,反應(yīng)生成的氯化氫和二氧二硫氣體抽至廢氣吸收塔處理,然后將硫脲水溶液抽至反應(yīng)鍋進(jìn)行縮合反應(yīng),回流溫度82±2℃,壓力300毫米汞柱,靜置、自然冷卻至72℃時(shí),將下層液分至中和鍋進(jìn)行中和反應(yīng),pH調(diào)至8~9,中和溫度25±5℃。將制得的粗品加水稀釋至11%,后經(jīng)壓濾、清洗、吹干、落料、烘干、粉碎、混配包裝等工序,即得成品。 分析方法: 薄層色譜法。 其他: 柑桔潰瘍病原細(xì)菌的胞包產(chǎn)物,在本品與病原菌互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調(diào)控作用。胞外產(chǎn)物尤其是胞外粘多糖(EPS),對拌種胺具有很強(qiáng)的拮抗作用,經(jīng)藥劑處理的病原菌,其胞外產(chǎn)物如:電解質(zhì)、EPS、胞外蛋白,以及胞外水解酶等,其產(chǎn)量和生物活性都呈現(xiàn)出一定規(guī)律的變化。研究表明,病原菌在藥劑處理下,可通過胞外產(chǎn)物的變化產(chǎn)生一定的抗逆反應(yīng)。 通過紫外誘變獲得了抗拌種胺水稻白葉枯病菌(Xanthomonasoryzaepv.oryzae)的突變體,這些突變體可以在含100μg·ml-1拌種胺平板上生長,而敏感菌株在10μg·ml-1濃度下則不能生長。敏感菌株琥珀酸脫氫酶活性受拌種胺強(qiáng)烈抑制,而抗藥突變體的酶活性較低,且不受藥劑抑制。.應(yīng)用6對引物,從水稻白葉枯病菌野生敏感菌株和室內(nèi)誘導(dǎo)抗藥性菌株中擴(kuò)增到琥珀酸脫氫酶基因全序列.該基因全長3616bp,編碼1115個(gè)氨基酸,含有2個(gè)內(nèi)含子。與柑橘潰瘍病菌(Xanthomonasaxonopodispv.citri)琥珀酸脫氫酶核苷酸同源性93%,氨基酸同源性97%;與其它6種病原細(xì)菌琥珀酸脫氫酶基因編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為43%~95%。敏感菌株和抗藥菌株的琥珀酸脫氫酶序列分析表明,琥珀酸脫氫酶鐵硫蛋白亞基中229位氨基酸由組氨酸(CAC)突變?yōu)槔野彼?TAC)是導(dǎo)致X.oryzae對拌種胺產(chǎn)生抗藥性的主要原因。
|
相關(guān)化學(xué)品信息 |
乙二胺四乙酸 雙硫腙 溶劑黃2 苯乙醇 L-酪氨酸 酪胺鹽酸鹽 2-巰基乙醇 肌酸酐 乙醚 氯化乙酰膽堿 6-氨基己酸 亞油酸 甲基肼 乙酰胺 樂果 四環(huán)素 甲巰咪唑 安替比林 根皮苷 根皮素 腺苷環(huán)磷酸酯 鹽酸奎寧 2-溴-2-甲基丙酸乙酯 2,3-二溴丙酸 DL-2-甲基丁酸 2,3-戊二酮 2-酮丁酸 丙酮酸甲酯 2,4-二甲基-3-戊醇 膽固醇棕櫚酸酯 |
|